花絮
-
福州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在这次项目开启前,我们实地对上下杭进行了深度的探查,以便从中汲取更多的创意灵感和表现方式,以下我们一一呈现:
青砖古厝、雕梁画栋,福州上下杭的街头巷尾保存着老福州人割舍不掉的记忆。曾有人说,风味美食在上杭,古美建筑在下杭。只要你细细品味,上下杭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永不褪色的记忆,时时会让你回眸在这片老福州十里洋场的商帮聚集地,旧时商贩们热情的叫卖声仿佛回荡在耳边,你或许还能细数曾经那些鼎鼎有名的商铺。
我们为整个项目的切入进行了符合上下杭风格的文字与图形提炼,这也是整个项目的起始。
上下杭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五口通商的城市的经商聚集地,正如上海十里洋场一般,是精致,时髦,活色生香又生气勃勃的,市井又繁华,来自八闽各地的商人汇集了南洋的海派文化,糅合成自成一派的上下杭文化组成了我们设计的这个小视频贯穿了整体的设计与理念。
百货随潮船入市
万家沽酒户垂帘
-
上杭:上杭街上行,遥遥商贾声
巷陌听歌吟,曾经酒旗风
下杭:上杭与下杭,并行皆通商
岁月已斑驳,满眼尽沧桑
随着我们对上下杭整体的了解,我们将重点移步到了今年的项目重点,便是福州上下杭*百联半谷*IFPD潘艺夫设计团队的联名打造产品。今年的年礼系列伴手礼风格正是围绕着上下杭的整体感觉进行设计,使用国潮插画风及独特的版式视觉符号对整个产品线进行了贯穿。今年的年礼包含福州的年糖年饼、乳酪礼饼、四喜年糕、佛跳墙、以及珍宝盒(珍宝盒就是“haonao”-福州话“好东西”的集合,除了汇集此前的部分产品,也包含了百联半谷的重要伴手礼)5大系列产品优先亮相登场奉献给广大市民朋友。
主视觉插画部分
-
闽味在榕城
聚珍上下杭
-
(年礼系列产品登场)
▼
年糕
RICKCAKE
-
“吃年糕,步步高”
“办年货,舂年糕”
“年糕粘,年糕甜,不粘不甜不要钱”
年糕是中国人过春节必有的吃食,据说不论南方北方人过春节吃年糕,就是图个吉祥话儿“年年高”。
▼
年糖年饼
NEW YEAR CANDY CAKE
-
福州风俗,祭灶分两天举行:廿三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廿四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谓:“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现在一般不举行祭灶仪式,但在节日全家欢宴的风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饼改称为“年糖年饼”。
▼
礼饼
BRIDE CAKE
-
礼饼,又称喜饼,俗称嫁女饼。现代人将婚姻仪式简化了许多,但结婚“过大礼”派礼饼的传统,仍然一直沿用。在大喜日子前到饼家买上几百斤礼饼,既显贵气又够传统,正合顺德人办喜事图个“好意头”(好兆头)的观念。从古至今,派送嫁女饼习俗可谓是婚嫁民俗中的点睛之笔。一家有喜,百家分糖。曾几何时,各类糖果、西饼占据了伴手礼的大半江山。恍然间,想起儿时参加婚礼时那一块沉甸甸的礼饼……
今年的年年福福州乳酪礼饼我们使用了上好的馅料(乳酪、咸蛋黄、干果、杏仁、葡萄干、核桃.......总之,是块好饼!)
一块好饼,致天地、敬友朋、悦自己。
▼
佛跳墙
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
贵客到,佛跳墙,一罐藏山海。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相传,它是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佛跳墙富含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乃进补佳品。制作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琐。
"酝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
珍宝盒
PRECIOUS BOX
-
所谓珍宝盒,自然是聚珍之盒,就像上下杭,也是聚珍之地。
珍宝盒囊括了先前的大部分年礼产品合集,当然也包含了百联半谷历年的零嘴伴手礼,是一个值得期待的“haonao(福州话-好东西)”。
店铺林立春风在手
商贾云集把酒言欢
-
PROJECT丨项目
上下杭&百联半谷
SERVICE丨服务
产品全案设计
NAME丨品牌服务人员
总监丨潘艺夫 设计丨薛碧芳 翁恒 苏伟鹏 洁薇 插画 | 郑玲玲
AE丨孟骄 摄影 | 鼎帅